接受不完美!申论范文之:如何面对挫折和残缺

蓦然资料站 http://www.mrzlz.com 2023-01-10

    幸福,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是一种感觉。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事事如意,然而这不并妨碍我们享有幸福。“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这句名言阐述了生活原本是美好与残缺的统一,对于尽力之后依旧存在的缺陷,要抱以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这其实是帮助我们树立一种正视和包容缺陷的幸福观。
    当前社会民众之所以“心病”频发,固然有外在因素,比如地震、火灾等灾难过后的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设门槛,被“求全”的幸福观绑架束缚。一旦得不到,就会困惑、诅丧甚至抱怨、绝望,埋下心病的病根。而“残缺”的幸福观可以帮助人们找回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幸福的体认,继而用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残缺”,可以说,这是治愈心理疾病的良药。
     残缺可以理解为灾难(挫折)。在灾难面前,幸福观可以帮助灾民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前不久,青岛输油管线爆炸震惊全国,带来人身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更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悲痛、恐惧弥漫开来,此时如果没有展开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灵安抚,就会让灾民对于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做出危害自身和社会的极端行为。正确的幸福观可以让灾民认识到幸福背后的缺陷,重树乐观坚强的信心,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状况,勇敢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真正做到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残缺更多的是代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及”。社会上许多人尤其是处在职场上的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焦虑、困惑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感觉被社会主流节奏抛弃,努力却看不到回报,进取却看不到未来;另一方面被现实的需求压得喘不动气,明知购房购车的条件不成熟,却在相互攀比和依照“所谓标准”的过程中不断给自己加压。这其实就是处在一种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倘若有了正确幸福观的引导,那么很多困惑可以解除,比如针对第一种状态,要继续努力,因为“幸福之前先要学会吃苦”,只不过努力要有技巧和韧劲。对于第二种困境,就要理性看待当前的“不及”,暂时得不到的东西就要释然,而不是被一些所谓的成功标准和幸福门槛所羁绊。
    由此看出,心病还须心药医,无论是常态还是非常态中产生的心理问题,都要幸福观这剂良药来根治,通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来为国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要开辟多战场,既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要在全社会宣传正确的幸福观;要运用多载体,通过对格言的理解和对经典的品读,领悟到名言的内涵,学习到榜样的精神,帮助人们形成历史意识,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当然,在树立幸福观的过程中,有意外也有例外,此时政府要做好兜底的工作,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以及立法保护,把精神人格有缺陷的人群纳入到依法治疗的轨道上。
    用幸福观治愈心理疾患,往大了说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百姓幸福指数的提高,往小了说对笔者本人的性格养成也有宝贵教益。启示我在追逐幸福的道路上,既要有竭尽全力的追劲,更要有追到哪算哪的释然,因为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