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角度:创新驱动,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协同发展,政府政策
背景
1、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非凡成就,实现了产品“从无到有”、体系“从残缺到完备”、结构“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跨越。
2、今天,中国制造业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3、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4、龙头企业背景:“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5、根据工信部的最新发布,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由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0年的近30%。
成就: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
C919大飞机、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
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留下坚实足迹
“奋斗者”号深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标志人类载人深潜领域新坐标
“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
问题:一方面缘于受到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与体制的限制;另一方面缘于世界经济的形势所迫,世界经济发展整体出现滑坡。尽管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整体趋稳,但是基础并不牢固。
进入2020年后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国际经贸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国内需求释放尚需时间;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成本上升的问题。
1、“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2、近现代以来,我们一次次被列强侵略,正是因为工业基础薄弱,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没有充足、先进的制造能力,所以总是被动挨打;回望70多年的新中国史,完全可以浓缩成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史,正是新中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异军突起,才能成就中国的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从谈起。
1、创新:制造业企业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劲头,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切实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2、培养优质企业: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也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澎湃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做强做大制造业,重在企业,也难在企业。只有“领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展翅高飞;“领头雁”奋力迎风,群雁才会协力前行。
3、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长短期政策
4、建立适合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已于2019年4月在武汉正式启动。该生产线由中国移动与中国信科集团共同建设,基于5G技术,让工厂智慧化生产与管理成为现实,生产效率较改造前提升30%以上。
2、格力提出掌握核心科技这一发展方向,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研制出了磁悬浮离心机,是国内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式磁悬浮轴承产品
3、中车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建设了世界优越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和制造基地,以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重要名片
4、在宁波,除了临港工业,还有慈溪家电、余姚塑料、宁海模具、象山针织、奉化气动元件、海曙纺织服装等门类齐全、层次多样且高度密集、区域特色鲜明的传统制造业集群,在模具、轴承、液气密、紧固件等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
5、从最初的手摇横机到最新的一体成型电脑横机,宁波慈星公司始终深耕针织装备的研制。伴随着一轮轮产品迭代,不仅打破了国外品牌电脑横机垄断市场的格局,更是使国产横机逐渐发展为影响全球横机市场的国际品牌奥运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