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医院护工管理与规范护工行业的申论热点梳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包括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护工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导致护工行业问题凸显。护工作为当前医疗体系中提供护理服务的团队,应当进一步规范队伍、提高服务满意度。
规范护工行业管理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推进改善护工行业监管体制。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出台与护工管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护工行业相关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划分,推行护工行为准则,明确医院对护工公司与护工的监管地位。并要求医院出台相应的管理标准,设立专门的护工管理部门加强监督,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二、设立护工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建议由相关部门对现有护工公司进行组织管理,主导护工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引导组建专业化服务公司,并对护工建立个人技能档案,完善职业信用与技能评价体系,将护工行业打造成现代化的服务团队。
另一方面,各医院、康养机构也应当规范护工委托的相应管理流程,强化对护工公司的监管与交流,联合建立用人体系、纠纷处理体系、探索保证金与先行赔付制度,形成更具专业化与安全保障的护工监管体系。
三、完善护工培训体系。建议进一步强化护工机构的岗前培训,统一培训课程要求,开展各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护工培训。并结合护工的工作范围,使护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建议加强与市属职业卫生院校合作,建立专业化的教师资源、实践基地,将培训形式多样化,改变传统的固定地点式纯理论知识或纯技能操作的单一应试教学方法,重点针对不同科室患者的特点开展特定的护理操作培训课程,进一步细分护工专业方向,提高护工服务标准增加患者对护工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社会对护工行业的认可度。
四、建立健全价格标准与服务监管机制。由于统一收费标准的确实,很多医院存在垄断行为,护工平均价格也有快速上涨趋势。建议由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与物价部门联合出台护工统一收费标准,对护工级别、服务范围以及对应价格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医院应当通过招投标方式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择护工机构,并设立护工工作考核监督体系,并将护工的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化,及时更新护工的服务质量评级情况,便于患者及家属查看,也便于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护工管理机构以及医院对护工的管理和监督。
五、加强对护工合法劳动权益的保障。
护工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联合劳动行政部门,对护工管理机构以及医院护工管理中心进行监督和随机抽查,保证护工基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制定各种护工福利保障制度,为护工设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项目。只有有效保障护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有更多的人才持续流入,实现护工行业的专业化、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