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申论素材整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五年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不仅有利于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而且将更好地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步伐,进一步强化农村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体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应有的时代特质,让广大农村尽快变成干净的乡村、整洁的乡村、生态文明的乡村、美丽的乡村。
建议:
一、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建设才能持续推进。一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决策,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要激发农民建设热情。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等内容,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规划设计差异性
编制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人文内涵,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在建设过程中,要分层推进,先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其余各村创建达标村,然后再提升层次创建精品村。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建设。二要坚持就地取材。避免大拆大建,突出各村特色,追求自然、原始、纯朴的乡土气息,努力做到三个“本土化”。建筑材料本土化,多用木头、石头等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施工工艺本土化,充分发挥民间能工巧匠的作用,将园林、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美和自然美巧妙的融为一体,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色彩;绿化树种本土化,结合气候特点,多采用易管护的树种,少用草坪,突出村庄的原始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