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喀拉拉的自然美景无与伦比,人情练达、古风犹存的民风也颇令当地人引以为傲。这里的人民友善而充满活力,受教育率在全印度位居第一。虽然整个印度的妇女识字率只有39.42%,但是喀拉拉邦的所有居民,包括女性,识字率已高达95%,印度其他地区常见的重男轻女现象在喀拉拉邦很难寻到踪迹。“民众科学运动”的科学家们自豪地说:“在喀拉拉,没有人不读报,没有人不谈政治,没有人不唱歌。”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喀拉拉地区:
A. 人文环境和自然风光一样优越
B. 人们热爱读书、讨论政治和唱歌,崇尚精神文明
C. 人文环境的独特之处在于既具有复古的淳朴,又具有现代的开放
D. 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是喀拉拉邦民风淳朴友善的重要原因
答:其实言语有个很重要的切入角度:整体性。太多的思考是以偏概全 盲人摸象。此题,第一句是说风景,迅速切入到民风(人文因素)。而后面的受教育率高,妇女的识字率也高,读报唱歌谈政治也是普遍现象,这些共同说明了当地的民风(人文环境)的优越,此题选A。此题大概容易选D吧,很遗憾,丢了最后一句。
2.所谓“环境资源商品化”就是赋予自然以经济价值,并将环境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将环境转化成像其他商品那样也可以进行分析的产品。只要在经济决策中赋予环境适当的价值,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这种观点认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资源环境没有被视为“商品”,没有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造成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自然和环境应被赋予经济的价值
B、环境是当今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元素
C、环境资源商品化可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
D、生态问题的出现与资源环境未被视为与“商品”有关
答:此题确实该选A。之前我发过一个方法:因果分析法。如果两个选项之间犹豫不决的话(比如这题的AC),而且两个选项之间有因果关系,此题就是因为C所以A,一般来说,A就是答案(果就是答案)。既然环境资源商品化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那么久该将其商品化,意思类似于A。
3.相对于影响范围较小、较方便找到污染源头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复杂,往往是跨地域的工业污染、汽车排放乃至烹饪油烟等等, 再加上特定的天气因素共同造成了雾霾等灾害性天气。这就是很难将某天的雾霾归因于具体的哪个、哪几个企业的污染,那么受大气污染损害的公民该向谁索赔?又如何抗辩自身罹患的疾病等是由大气污染造成,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公民真的起诉一长串的可能的污染企业,那么结果就是众多污染企业摊薄了赔偿款,不能起到震慑污染企业的作用。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介绍大气污染索赔的成功案例
B、如何规划企业的大气污染行为
C、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法律依据
D、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
答:题干开宗明义,说了一下雾霾归因很难,难以找到责任人予以索赔,然后一系列反问,继续说明索赔很难,震慑企业也很难。选项中需要斟酌一下,首选D去掉,毕竟是已经提过的内容(题干中已经陈述的内容,作为陷阱项放到题目中,这是常见伎俩),然后BC实在是。。。稍微远了一些,那么只能选A咯?如何解释选A呢?其实倒也简单,题干先抛出一系列的困难,然后列举成功的案例,剖析之,作为示范。